|
以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工人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内运输苗木(2013年7月11日摄)。首都北京向北400多 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她叫塞罕坝。新华社发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茫茫荒原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今天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职工改善生活、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 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2014年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历经风雨不易其志,饱受磨难不改其心,肩负起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创造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非凡业绩。对各地干部来说,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切实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用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塞罕坝机械林场(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绿色用汗水浇灌,梦想靠坚持实现。
从“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的“老坝上”,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林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用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筑起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迎难而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奋力啃下“硬骨头”、开辟新天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要我们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创业的汗水,就一定能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2014年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折射出塞罕坝形成的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一方发展的重要优势所在。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引领实践。
弘扬塞罕坝精神,最根本的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建设美丽中国,呼唤更多的塞罕坝,呼唤千千万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那样的践行者、推动者。让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齐心协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转自“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